躺平與興起

在過去的這一年,最被基督徒關注的話題莫過於疫情對教會所造成的影響。根據Barna Group的一項調查報告,美國三分之一的基督徒在疫情期間不再參加任何的教會活動,五分之一的教會在未來18個月之內會面臨永久關閉的境況。疫情讓人們有更多時間在網絡上收聽或是收看教會的敬拜。但是在這個全民上網的時代,很多教會在宣教方面並沒有看到起色,反而在教會的很多事工上面對著極大的挑戰。世界的逼迫還沒有臨到教會,教會卻因為疫情已經倒了一片。疫情為何能摧毀如此多的教會,帶走這麼多的信徒?每個教會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,可是文化的侵蝕、對福音不平衡的教導、和不以門徒造就為中心的事工模式應該是其中幾個重要原因。

世俗文化中的功利主義,極端個人主義,消費主義心態,侵蝕信徒對主的追求,帶來以自我為中心的,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信仰生命。後現代主義的反傳統、反權威傾向,都影响信徒對主的順服,和對教會的委身。對很多的人來說,上帝只是個人幸福的幫助者,教會只不過是信仰活動的供應商。

如果說文化環境對教會造成的衝擊是外在的因素,教會在教導福音的過程中,內容上的不完整就是給教會造成影響的內部因素。我們常常更樂意強調神的慈愛和恩典,卻不常傳講神的公義和主權;我們熱衷於傳講神的祝福,卻把順服是蒙福的開始草草帶過;我們描述罪的外在表現,形容罪不過是生命的不完美,卻不強調罪的本質是人對神的悖逆;我們樂意傳講我們生命需要幫助,卻不常分享罪人當得的結局:永遠沉淪;我們樂意傳講以信心來回應主耶穌的救恩,但卻忘了強調悔改本來就應該是信心的一部分;我們覺得傳講神祝福比捨己跟隨耶穌更能夠吸引人來到神的面前。

不以門徒訓練為核心的事工模式則是教會軟弱的另一個原因。教會通常以事工代替門徒訓練,主日講壇、主日學、和小組活動成了教會事工的鐵三角。很多教會沒有刻意的訓練門徒,只是把門徒訓練簡化成鼓勵信徒定期參加教會的事工。一對多的事工模式,很容易傳遞知識,帶來頭腦裡屬靈知識的積累,卻不容易促成生命的更新和改變,很難針對信徒個人生命的階段提供特別的幫助與帶領。並且很多教會的門訓缺乏完整的計劃和清楚的路徑,讓一個信徒可以認識生命成長的軌跡。

主耶穌在升天之前,就把大使命交給了他的教會與門徒,“所以你們要去,使萬民做我的門徒,奉父子聖靈的名,給他們施洗,凡我吩咐您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;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”(太28:19-20)。主給門徒們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帶人成為門徒。使徒保羅在談及教會時說道:“為要成全聖徒,各盡其職,建立基督的身體;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與一,認識神的兒子,得以長大成人,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”(弗4:12-13)。主在教會賜下各樣的恩賜,使整個教會一起彼此造就,生命更新,成為主的樣子。有一位神學家曾經說過,如果教會能專注在大使命和大誡命,教會就不會偏離方向。在这个世俗文化、宗教多元的影響會越演越烈的世代,教會唯有專注基督給我們的使命,傳講全備的福音,專心造就門徒,才能不在疫情和世俗文化的衝擊下“躺平”,才能在疫情中,在這動盪不安的環境中继续傳講基督的救贖,给人带来真正的平安和希望。